找到相关内容729篇,用时9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

    大师的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》云:  若信愿坚固,临终,亦决定得生。若无信愿,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铜墙铁壁相似,亦无得生之理。 (虽然如此)“然称名便为成佛子,如金刚终不可坏。”   ...疏》二卷,《楞伽经玄义》一卷,《楞伽经义疏》卷,《楞严经玄义》二卷《楞严经文句》卷,《金刚经破空论》二卷,《般若心经释要》一卷,《金刚经观心释》一卷,《佛遗教经解》一卷,《四十二章经解》一卷,《八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1449209.html
  • 临终关怀与助念往生

    化生。所以随业力外,临终一十分重要。即使五恶恶人,应堕恶道,但遇善知识则生善道,遇恶缘则堕恶道。所以临终助念于神识未离体前,帮助亡者保持求生净土的正念,提高往生者的品位。万一进入中阴身,临终听闻助念佛号,中阴身因往昔念佛因缘,记起自己是念佛人,只要一念佛号,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,这就是净土宗临终助念的原理。 中阴身主要是随前生善恶业力的牵引而去投生的,神识带有全部善恶业力的种子。常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549322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《阿弥陀经》“脱文”考辨

    628页),后文略有文字出入,但文意一致。     5:印光大师也有同样的开示:“以散心念佛,难得往生。此法(指法门)能令心归一处,一心念佛,决定往生。”(《增广印光法师...而大成。夏会本《无量寿经》始出之时,即得梅光羲居士等推许于前,在当代,则经净空法师﹑黄祖居士提倡于后,庶几已成燎原之势。不仅夏会本《无量寿经》已由净空法师提出特有的读法,定为其学人之日课,而且过去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5449731.html
  • 《未曾有因缘经》之“饮酒念戒”初探

    话说,“”是将所缘置于心,忆持不忘的行为。经典中常提及的“”,有六[30]、八[31]、[32]。在此,要讨论“”的所缘——“戒”。究竟,什么叫做“念戒”?  《大智度论》卷22云:[33...念舍、念天、定方便、安般、念身、死。参见《增一阿含》  卷1“念品”(大正2,552c8-553c3)。  [33] 《大智度论》卷22 (大正25,225c19-23)。  [34] 原文...

    周柔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049832.html
  • 昙鸾的净土思想─兼论北魏金石碑铭所见的净土

    、四十八愿便是虚设。今的取三愿,用 证义意。(大正藏40、843页下) (第十八愿)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、乃至......缘佛愿力、 故念念佛、便得往生 ...菩提留支传授“观经”,终于舍弃仙书归心净土。昙鸾从事净土法门的教化活动,据推测当是在西历 530年后约数年左右的晚年。他不仅宣扬他力信心的净土教义,而且配合唱赞礼拜的宗教仪礼,所以在山西并州一带弘化...

    陈敏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1150174.html
  • 论念佛的净心意义

    佛之名号、力、四无畏等,乃至观想佛之三十二相规则发生。在《增一阿含经》第十四(大正藏二.六一五页上)有文:“设有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若有畏怖衣毛坚者,尔时,当我身,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,...于妄心杂念之时,举起一字安定六字洪名,一一出口入耳,则此杂乱之妄心,自然能随著我们所提起之正念而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妄心寂静,自是一乃至,及至念念不移,即教中所谓“净念相继”者也。故祖师有云:“能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050942.html
  • 佛教的道德观

    度,切莫自己逃了。」都是对自己的言行道德负责的明证。成了佛的阿弥陀佛,所发的四十八愿,每一愿无非都是为自己的道德志愿负责,例如第十八愿: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,若不生者不取正觉...普及、重视宗教、从事生产等。事实上古代印度的政治,是很注重民主自由的,凡是国家大事,都是撞钟击鼓集合大众共商国事。国王也很尊重大臣百官的意见,这从经典记载转轮圣王的德可以看出来,轮王德是:(一)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951276.html
  • 论印光大师评会集本——谨以此文纪念印光大师生西六十周年

      佛语阿难:其下辈者,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欲生彼国,假使不能作诸功德,当发无上菩提之心。一向专意,乃至无量寿佛,愿生其国。……”[31]   而王龙舒错误的会集为,中辈往生需要发菩提...若复精搜步,应见香草;微收一用,时遇良材。虽往者而难俦,庶来者而能继。法桥未断,夫复何言。”[12]   这“八备”是指:一要爱法益人,不惧费时长久。二要戒行清净,不为人讥嫌厌恶。三要精通三藏,不畏...

    宗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0651410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

    五逆恶,具诸不善,然命终时,至心具足,称南无阿弥陀佛,以此而得罪灭,往生极乐世界。满十二大劫之后,观世音、大势至以大悲音声,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之法。其人闻已欢喜,应时即发菩提之心。[17] ...至二菩萨,心生欢喜,赞叹不已,豁然大悟,获得“无生忍”的智慧境界。而五百侍女都发下了无上菩提之心,愿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其中,“三福”指世福、戒福、行福。“世福”者,孝养父母,事奉师长,慈心不杀,修善业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151454.html
  • 增上信学

    着手。而法透过佛陀或佛弟子们身口意示导,才把法从一人的心转到求法人的的心里。   随念如来   那么在原始佛教时代有六法门或法门,其中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成……...弟子如来事──如来、应、等正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」这样的介绍内容就是在叙述他的成就、能力、志向、用心,我们从这些方向来认识佛陀。凡夫只能透过这(或十一)个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951725.html